【浅薄之见】文科之困

【浅薄之见】文科之困



1. 前言

差不多一个月没有写文章了。天天闷在家里也没有旅行的机会,但是天天看新闻的爱好还是在的。辽宁台的“说天下”栏目近日报道了这么一件事情:一位留守女孩作为当地文科状元报考了考古专业,遭受了网友们的吐槽,认为好不容易有如此好的机会改变命运竟然只报了考古专业。

看到这一点,我感觉有些哭笑不得——为什么网友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固然,现代社会同时也是现实的社会。“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和类似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钱自然是好东西,因为它有令人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而有越多钱也自然能让人实现更多的梦想。

2. 子非鱼

问题又来了——“梦想”应该如何定义?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的心中我相信也有一千个梦想。有些人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荣华富贵穿金戴银,而又有些人只希望平平淡淡走过一生。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满足”的概念也不尽相同——每天吃香的喝辣的会使一些人满足,而有些人却只喜欢吃土豆炖豆角。我个人相信,没有所谓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梦想,在这个自由的社会里,只要合法,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对物质的追求并没有什么错,只是每个人的追求有高有低。同时,在某些非物质化的东西上,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尽相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这位状元的在物质上的追求就相对来说低一些——她可能认为真正能令她开心的事情是解开历史的迷雾,拨开时间的面纱。固然,有钱可以让她生活更安心一些,但是如果她觉得她的生活已经足够充实,那么要更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所谓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吧。

3. 高校教育之困

当然,这也暴露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问题——在大学时对专业的限制性。首先,在高中时进行文理分班,相当于人为制造了一个大型的分水岭:文科班学的内容偏文,理科班学的内容偏理。这就导致了文科生忽视理科,理科生忽视文科的现象。高考完后,文理分数线也不在一根线上。到了大学当中,转专业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高中与大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脱节导致很多人到了大学中发现自己曾经认为心仪的专业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给他们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呢?如果他们能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专业,那么这个社会也更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人才。也许有些文科生发现理科更适合自己,反之亦然——但是高中时分班的巨大鸿沟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跨不过去的天堑。

也许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出路就是推广双学历教育。同时进行文理科目的教学,使得文科生哪怕无法找到对口工作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另一方面的技能养活自己。问题在于,这样的方式势必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以前只需要考虑或文或理,而文理双学位需要亦文亦理。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愿意付出精力来做双学历呢?我猜测寥寥无几吧。我自己本科的时候走的就是文理双修的路,我也知道这确实比较难走。我身边的双专业同学多如牛毛:无论双文还是双理我都见过,但是文理双修却是九牛一毛,自己算是形单影只吧。

4. 对文科的轻视

文科之困同时也显示在了很多人对文科的不解和轻视中,然而我个人认为文科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在大学当中是必需的。唐太宗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明确地告诉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重要性。做任何东西都要了解前车之鉴,少走甚至不走弯路。举个例子: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也走过了大约八十年。计算机也成为了现代社会当中吃香的一个专业——但是计算机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发展成了如今的样子知道的人确是寥寥无几,而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了解,确是未来发展时不走弯路的关键。同时,了解各地区人们的背景,对开发全球性使用的软件等也十分有帮助——目标市场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禁忌什么等问题,都是文科(如历史、人文、社会学)讨论的范畴。

若想要成为研究学者,笔上功夫也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在自己的成果论文中不说废话,言简意赅也是一门学问。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研究成果都需要用论文的方式发表出来。不求妙笔生花,但也需做到其义自见,而这需要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就是很多理科生所不擅长的地方了。

对文科的轻视更会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相信英语一定算是文科,而中国正处于与世界进行更紧密对接的阶段。吸引外资以及产品出口是中国近二十年来高速发展的基石——正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多少翻译上的笑话,而这些笑话明显可以通过加强英语学习来避免。从京张高铁的“JINGZHANG HIGE-SPEED RILWAY”,到大连机场的禁止逆行被翻译成“No Reverse Driving”,我们在最重要的门户上一次又一次输掉了展示我们国家的机会。这种工程对内的宣传我相信已经足够了——大家都知道京张高铁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且大家普遍对此十分认可,而我们从来缺少的都是对外的成功宣传,好不容易建设成了如此巨大的工程,却因为这样的小问题输掉了阵地,可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连这样的小问题都不能解决,如何让外国人相信中国的世界级工程呢?而那些出口至国外的产品,很多时候英文说明书毫不通顺,怎么能够期望其能够顺利打开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京张高铁清河站的奇葩翻译(图源:北京昌平)
扶梯终点的“禁止逆行”活生生被翻译成了“禁止倒车”。
令人啼笑皆非的“3th周年庆”。幼儿园等级的英语都能错也是厉害。
整个项目从图标制作者到App上传者全都看不出来“3th”拼写是错的么?
整个软件唯一的英语单词竟然还拼错了,如何让人相信你们软件的质量?(没错,确实没质量)

4. 写在最后

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我去过两家店都有猫,一只是服装店养的,一只是裁缝店养的。服装店的那只猫是纯种英短,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高贵的气息。然而,见到了我之后她缓缓走了过来,开始跟我撒娇亲近,最后甚至直接肚皮朝上表示对我的信任,而这确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家店。裁缝店那只猫虽然也是纯种,但并没有如此名贵。同样是第一次去店里,它却对我视若无睹,在店里的半个多小时中没有和我进行任何互动。猫的性格都可能不一样,更何况人类了。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定夺他人的想法。只要是追寻自己的梦想,那么就是值得尊敬的行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就是自己的初心和梦想。每个人实现理想的路都不一样,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需要每个人自己走,不要受他人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文科之困,绝非一日之寒也。自从新中国建立后便开始了向苏联模式的效仿,高校院系设置也不例外。苏联解体已接近三十年,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式也早已和苏联模式脱钩许久。但是,高校模式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改革后仍然某种程度上保留了理工科大于一切的情况。确实,理工科是这个世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没有文科来作为工具和经验,在这满是沟壑的人类发展道路中只会因为理工科的强劲推动力而摔得更狠——例子之一:有了那么惨烈的战争,我们才知道要把科技放到和平上。历史教会我们往回看而不再重蹈覆辙、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如何运转、语言让人们能够交流看法而促使科技的进步……诸如此类,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专业生而平等,所有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对文科的偏见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偏见总归是偏见——想解决文科之困需要更长的路要走。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价值。只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价值,无论学历高低,无论年龄长幼,那就是好样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